信息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信息书库 > 大明嫡子 > 第七百二十八章 开业日

第七百二十八章 开业日

第七百二十八章 开业日 (第1/2页)

如今说来,都已经可以用当年指代了。
  
  在当年,朱允熥开始参与大明朝政的时候,最早就是将解缙、夏元吉、铁铉三人给聚集在了一起。
  
  而今。
  
  解缙已经是大明心学扛把子。
  
  铁铉东镇瀛洲多年,回来之后便一举踏进内阁,如今还在九边忙着整顿边军和草原牧民的关系。按照时间节点来算,要不了多久,铁铉也就能重新返回朝廷了,到时候恐怕又要有一波封赏以及权力的转移。
  
  而在三个人里面,反倒是夏元吉起步最早,但却又成了如今三人里唯一一个不是内阁成员的。
  
  如今的内阁之中,首辅任亨泰兼着礼部尚书的差事,翟善则是以吏部尚书进入内阁的。解缙掌户部、工部事,高仰止掌三法司事。
  
  等之后的铁铉回京,大概是要将兵部事给担起来,或许还会加一个兵部尚书衔。
  
  于是夏元吉就彻底变得尴尬起来了。
  
  昔年的小伙伴们,一个个都成了朝堂大员,只有自己貌似是还在‘原地踏步’。
  
  他不是没有动过入阁的心思和念头。
  
  只是如今内阁中,文官成员就有足足五人了,若是自己再寻求进入内阁,内阁文官成员就要上升到整整六人。
  
  而作为军方代表的大都督府那边,到现在也只有徐允恭、沐英、李景隆三人在内阁办事。
  
  常升和蓝玉两人,则一个在南域领兵,一个在西北操练兵马。
  
  自己想要入阁,大都督府和军方是否会同意,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  
  于是夏元吉便对能否入阁的事情,少了一些心思,安心干着户部的事情。
  
  毕竟如今大明有钱的,是那种国库敞开了用的有钱,户部的地位和权力,这些年也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。
  
  户部的人现在出去,那可真的一个个都是财神爷,远不是过去那种戏称。
  
  就说户部衙门内,十万两以下的预算,都不需要夏元吉亲自审理,皆是交由户部侍郎会同各司审理决定,最后才会送到夏元吉面前身披盖印。
  
  可当入阁的话,从朱允熥嘴里说出来的时候,夏元吉还是心头一跳。
  
  他立马躬身:“臣……臣……”
  
  朱允熥笑了笑,又拍拍夏元吉的肩膀:“户部的担子本来就重,国家开支进项,一笔笔账目容不得出错。国家能否良性发展,能否不陷入寅吃卯粮的地步,都要看户部如何统筹。户部入阁,一是因为你户部这些年做的不错,二是顺应时势。多的话不必说,不管在什么位子,替大明管好钱袋子,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  
  入阁啊。
  
  成为内阁大臣。
  
  这可是如今整个大明朝,数万文武官员们共同的梦想。
  
  大明自洪武十三年裁撤中枢丞相,便相当于是终结了中原传承千百年的丞相制度。那时候六部九卿的权力,便是最大的。
  
  而随着内阁的设立,某种意义上来说,相权是再一次的复苏了。
  
  只不过再也没有过去那等执宰天下的滔滔权柄了。
  
  但终究还是万人之下的位子,一言一行都能在天下掀起一波浪潮。
  
  在丞相制度废黜的当下,谁人不想入阁?
  
  而当夏元吉动容不已的起身抬头,却发现朱允熥已经领着朱高炽、朱尚炳悄无声息的离开了。
  
  留在夏元吉身边的白玉秀和孙青书两人,则是笑容满面的冲着夏元吉拱了拱手。
  
  “恭喜夏尚书,不日入阁,可喜可贺。”
  
  夏元吉一时间满面红光,连连摆手:“食君之禄,为君分忧,当不得!当不得!”
  
  孙青书是三人里唯一没有官身的,顾忌也就少了很多。
  
  他看向周围,随后轻声道:“时辰也不早了,今日殿下获封东宫太子,夏尚书确认入阁,当是双喜,不如由孙某做东,稍晚一些在教坊司摆上一桌,我等今日把酒言欢否?”
  
  白玉秀年轻,脸上带笑的看着孙青书,又看了一眼夏元吉。
  
  这事自然是要不日即将入阁的夏原吉点头才行。
  
  夏元吉也不会落人情面,欣然点头,却是又道:“还是得要等下衙之后才行,国事要紧,万事当以国事为先。”
  
  孙青书脸上笑容更盛。
  
  “这是自然,这是自然。”
  
  “夏尚书放心,孙某先行定下雅间,便遣人在户部外等候。”
  
  ……
  
  随后两日,朝廷旨意明发,昭告天下,朱允熥成了实实在在的大明皇太子,入主东宫,成为大明储君。
  
  而今,只剩下一场册封大典罢了。
  
  但朝堂之上的风向,却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转变。
  
  更多人旗帜鲜明的在朝堂之上喊出要加强洪武新政的力度,在永盛元年到来之际,推动更进一步的永盛新政。
  
  争取在短时间内,朝野上下打造出一个永盛盛世来。
  
  而按照锦衣卫潜伏在地方上的缇骑暗哨传讯,地方上原本有关于洪武新政的不恭言论,也在这段时间消失了很多。
  
  总体来看,随着朱允熥正式册立为大明太子,人们已经能看到朝廷推行新政的决心,是不可能随着皇权的更迭而发生改变的。
  
  既然不能反抗,便只能是选择乖乖的躺下。
  
  事实已经证明,这些年的洪武新政,真正取得最大的成就,即砍了无数明确反对新政的脑袋。
  
  唱衰洪武新政,反抗改制的人,死了一片。
  
  剩下摇摆不定的人,在看清当下的局势之后,很容易就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。
  
  而朱允熥在这几日,却并没有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,就搬去东宫居住。
  
  西安门外,玄津桥边的太孙府,也换了一块门匾,改成了太子府。
  
  东宫那边,倒是汤鹊清和沐彩云带着几个孩子住了过去。
  
  太孙府这些年在宫外有不少产业,虽然赚的不多,但凭着冰食、甜食以及橄榄球赛,也算是攒下来亿点点属于太孙府的私产。
  
  朱允熥没去东宫,却知道汤鹊清已经带着沐彩云,正在大刀阔斧的要给东宫各处宫殿重新装修。
  
  他还听说,两个丫头还准备将乾清宫和养心殿,以及宫里头娘娘们住的宫殿都修缮一遍。
  
  钱从当初的太孙府账上出,不走户部和内府库。
  
  权当是她们这些小辈的给长辈们尽尽孝心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